小米为什么主打这些所谓的“黑科技”?

返回列表虎嗅网2016-03-211008

在上个月的发布会后,从坊间舆论导向看来,似乎这次雷军的“探索黑科技”犯了众怒:快充3.0和全网通3.0那是人家高通的,只要用高通820芯片都有,而相机四轴防抖和DTI像素隔离都是索尼的技术,只要肯花钱买索尼的摄像头都能用上,和你小米有什么相干?


 从历史上来看,手机这个行业从来都不是某一个品牌商全盘覆盖整个产业链条的商业模式,即便是在上古的GSM时代,作为手机行业三大寡头-Nokia、Ericsson和Motorola所投入大量资金研发的也是那些最为核心的通讯技术专利,而不会在所谓的“黑科技”上发力,这么做的原因非常简单:不合算。


通讯技术作为手机行业的核心竞争环节具有“护城河”的作用,而那些“锦上添花”的功能如果放在自有体系内进行研发的话,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更重要的是不利于这些技术的大规模推广应用,因此逐渐形成了延续至今的商业模式:围绕在手机厂商周边还会有一些专攻某项细分领域技术的中小企业,针对于某些可能的使用场景或用户需求,由这些企业来专项研究直至技术实现,逐步集成给某些品牌的手机。


如果非要在这种广泛被接受的商业模式中找出来一个异类的话,那么答案是苹果。苹果对于一些可能会成为主流技术的企业采取了收购的方式以保障自己的技术领先性,最出名的案例当然是以下两个:2012年AuthenTec被苹果收购,从此其他厂商就被断绝了感应式指纹识别的发展方向;而2013年对于Prime Sense的收购则使体感追踪技术的发展被苹果尽数控制(也延缓上商业应用的进程……)。


苹果 指纹.jpg


在如今“根本不是红海而是血海(周鸿祎语)”的手机行业竞争中,就连BOM成本都已经不是定价以及市场竞争的底线,几乎企业们都在削尖脑袋的琢磨两件事儿:如何把手机卖出去,以及如何从用户身上赚到钱。平心而论做到第一点根本不难,而“起量”对于互联网手机企业们“后付费”的商业模式来说其实是万里长征刚刚走完了第一步,更为巨大的挑战则是如何让用户对于这个设备产生粘性并赚到钱。


这些所谓“黑科技”其实可以分为三种,“用来说的”、“用来用的”,以及……“用来闷声发大财的”。


前两个其实都好理解,像QC3.0和全网通3.0等等都属于“用来说的”,也就是说防御性质的。在小米手机5这代产品上出现的,则是红外和NFC两个看起来有战略意义的功能。

红外.jpg


红外通讯由于缓慢的传输速率在功能机时代已经被判了死刑,为何到了智能机时代又被挖坟?雷军给出的答案是“多了一只备用遥控器,很方便”。仔细查看上图,把红外功能归纳到两个主要场景:“一键换台”和“空调自动调温”上。


“一键换台”:只提升了用户体验么?


利用EPG(Electronic Program Guide,电子节目单)的帮助,可以结合热播电视节目的海报与情节介绍向用户实时推荐电视内容,再利用红外控制机顶盒的功能实现“一键换台”,用户点击手机上的海报图片即可直接在电视上观看节目了。


手机无异于电视内容的另一个入口,通过向海量用户进行内容推荐,运营方最终可以掌控用户对于内容的选择甚至影响到对于上游内容更深远的商业模式。


空调自动调温:很可能还有O2O


当用户在手机App中选择了自家使用的空调品牌型号以后,手机上的红外功能可以一次将空调设定到用户希望的温度,此时用户操作的数据会同步上传到小米智能家居的云端,在云端收集到更多相关数据后,当用户再次使用该功能时会主动给用户提出空调设置的建议,用户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


当然,除了大数据以外,就是O2O。在保修期内可以在手机红外遥控App中一键拨打客服,而在空调使用过程中滤网清洗、加氟以及移机等需求,都将会是小米与家电维护渠道商的合作空间。


另外,MHL这个黑科技可是彻头彻尾黑心的“黑”。雷军在两年以后的某个非公开场合提及,MHL这个功能除了工程师测试以外,在销量过千万的小米2手机上的激活率不到三位数……这也导致MHL从此在小米手机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MHL.jpg

归根到底,用户喜闻乐见同时实现了手机厂商商业价值的“黑”科技才是双赢的“黑”科技,找到这样的机会是水平和实力的象征,而那些只在发布会或者柜台展示时用来吸引眼球的所谓“黑”科技就别来难为研发工程师们了吧。

分享

「 更多经验分享 尽在微加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