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颠覆传统电商模式,互联网金融可能是那把最快的刀”

返回列表36氪2016-04-081988

从投资人的角度来看,我们会觉得创业周期不同,遇到的机会也是不一样的。就眼下的互联网金融,很难出现当年人人贷、点融那样的机会窗口。

早年,更多是互联网人在做金融产业。当年我们投了淘当铺,是连续创业者在做的。我们投了好贷网李铭顺,他是用互联网的办法解决很多金融的问题。接下来我们认为更多的机会会出现在传统金融领域人才,及技术 + 金融背景结合的跨境人才身上。

就互联网金融创业而言,我们认为出现下一波超级大平台的机会还不成熟,因为这是需要技术推动的。在此之前,这个行业大致有四方面的业机会。

1、结合交易场景

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创业,金融更多会和交易场景结合在一起。这个交易场景,不仅是 B2B 的交易场景,还包括 B2C。

本质上来说,金融是杠杆,是社会资源的润滑剂,也是社会资源最有效的调剂方式。我们认为,金融一定是要和交易场景密切相关的。之前我们说交易发生在哪里,金融就发生在哪里,但反过来说,金融在哪里,也决定了交易就在哪里。仔细想想,为什么你会在淘宝完成交易?因为淘宝提供了和交易相关的服务。纽交所、纳斯达克本身也是一个金融交易场所,为什么会有交易发生?因为有大量的交易服务、金融的服务在里面存在。所以说金融本身是一种服务。

我个人观点,未来的互联网金融创业当中,纯粹进行现金放贷的模式,机会已经很少了——不仅风控难操作,而且实现的社会价值较低。未来的金融,大量应该放在交易场景当中的一种模型。所以,你首先要想想你的互联网金融创业,和多少的交易相关,可以把自己放到交易的场景里面去。

2、资金端向资产端转移

早年大量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会很在意资金端的能力。为了壮大募资能力,很多公司都已经走到了线下。但随着监管变得更严格之后,政策已经规定了互联网金融公司不允许转线下,募资和资产投标都要在线上完成。我个人认为,资金端的能力,对互联网金融公司创业者而言,是需要拥有的,但这并不是你最后能够成功的关键。

现在,大量的互联网金融公司,业务模式还是以资金端为重心。但其实这样的窗口期已经过了,现在你说你的核心竞争能力还是做资金端的募集,已经没有太强的竞争能力。目前的互联网金融行业已经到了到达整合、兼并,往更高转化的阶段。大量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已经可以从大公司 / 上市公司拿到更便宜的资金。钱的问题已经不是问题了。

我们一直觉得有一句话很俗,叫 “钱能解决的问题不是问题”,在互联网金融这也是一句真理。在任何时候,你发展到一个新阶段,都会有与你的能力、所处的环境、所处的赛道相匹配的、更便宜的资金出现。因此早期阶段,你更应该夯实你资产端的能力。早期的时候,其实不用太多关注你的资金端。你应该有资金端的能力,你需要把这个核心能力捏在自己的手里,但不代表所有的精力都放在资金端,你更多的精力要放在资产端。能不能做出有自己特色、挖得够深的护城河,能不能拥有足够高竞争壁垒的资产能力,我们认为这才是关键。

3、资产垂直聚焦

 你资产端做得够不够垂直?通过构建足够垂直的资产端,有可能奠定你足够强的竞争能力。

我发现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京东的金融平台做大以后,完全把自己当作了资金输出方。京东金融是和京东基本没有太大关系,京东金融并不是为京东服务的。相反,京东金融用白条产品撬动京东更多的交易,这就是我们前面说的金融应该为交易服务。另外可以看到,京东金融还投资了一家垂直境外旅游,只对境外旅游人口放贷的金融公司。因为这家公司在这个领域做的足够深。

也就是说,京东金融把自己变成了一个很大的资金提供平台。它选择和谁合作,看的是这个领域内谁做得是否够深、是否够垂直,这也是未来的大方向。

我个人认为巨无霸平台,在未来很难产生了。中国这么多上市公司,境外、境内、香港的,都会把自己变成很大的金融资金平台出现,会参与投资,也参与放贷,但是自己缺乏的其实是资产端的能力。如果大家要从事互联网金融创业,我认为资产端的能力是你最先需要构建的。你需要找一个和你背景、能力相符合的垂直类目,挖得足够深、做得足够专业,在这块当中吃到足够的市场份额。中国市场非常大,任何一个细分领域都有百亿级的市场、比如给农村进行授信房贷,给农机、养殖户做授信房贷,包括给大学生做授信房贷的公司,都是垂直的。这些公司的想像空间,并不一定在于做完大学生之后做白领,白领的市场有很多人等着做,银行已经在盯着白领这个市场了。中国的信用卡发卡率不到 20%,白领的市场这么甜蜜吗?不一定,如果你可以把大学生的市场切得足够深、足够细分,比如大学生学开车等等,也有很多的机会,大家要衡量。

4、数据沉淀

那么怎么把竞争壁垒、门槛做得足够高?实际上你做的过程当中,是要沉淀出足够多的数据。

中国目前为止,我认为互联网金融的阶段处于 1.0 阶段,大量的数据还在信息孤岛上。前段时间有人告诉我一个数据,中国的 P2P 市场当中,超过 65% 的人口是共贷的。一个人在一个平台借完钱之后又去别的平台借钱,大数据并没有形成有效的打通。像蚂蚁、陆金所、京东,都希望自己的数据做得更多、更全、更丰富,希望自己的 “护城河” 更高,实际上大量的数据沉淀在民间和各细分平台上,都是孤岛。我们对大家提出的机会点,你做金融的过程中,是否可以随着资产端的构建,沉淀出足够多维度的数据,将来拿数据和别人做交换。说白了,金融的工作就是数据的工作,没有数据你也没有太多的核心竞争能力。

永利宝联合创始人时晓杰赞同了李论的判断。在他看来,互联网金融从元年 2013 发展至今,现在最大的机会点是消费金融。也就是上文我们提到的,如何建立交易并提供更好的服务。

那么机会来临时,创业者应该如何去做?在这里时晓杰介绍了永利宝的发展思路。

永利宝时晓杰:如何化解消费金融的模式难题?

以学生市场为例。当时我们选了四个市场人群:普通老百姓、中小企业、学生、白领。

首先是普通百姓,他们的消费概念是这样的:我想买一个东西,我一定要攒够了钱再买,不会用分期的方式买。这部分的人群先屏除。中小企业的话,他们对 10 万以下的贷款不感兴趣,而 10 万以上的信贷,就不能单靠技术解决问题了,可能要介入大量人力,对公司的金融状况做分析。而和一块创业公司和中小银行比没有竞争优势。而白领的问题主要在于流动性问题很难解决,因此白领信贷现阶段不太现实。最终我们认为学生是最适合的群体。因为这群人相对集中,他们在固定的时间、地点从事固定职业,所以学生做金融消费会是很好的切入口。

选定目标人群后,如何解决消费金融中存在的其他问题?我觉得问题主要有四个:1、人力重;2、数据少;3、收入源少;4、催收难。

1、人力重。某大型分期平台的负责人我和他交流过。人力非常重,盈利路程很漫长。

 2、数据少。所谓的数据少,一是央行没有学生的数据,18 到 22 岁是空白的。数据怎么来?我们可以拿到学生的数据很少,比如说你的身份证信息、班级、你几个同学的数据,父母的手机号,可以拿到这些基本数据了不得了。

 3、收入源少。一是本身的收入源少,只能通过息差和销售商品的价差做。代理收入源更少。邀请一个学生注册,给多少钱?一个学生注册我给你 50 块钱。代理分给学生 30 块钱,自己拿 20 块钱。这样纯买来的用户,且不论转化率是多少。中国有 3000 万的大学生,你要把数据全部买光,3000 万*50 元,这是多少钱?每年还增 700 万大学生,你每年这样投入,怎么赚钱?

 4、催收难。前两天发生的事情,大学生跳楼了。为什么?一个班长利用自己班长的身份,拿到学生的身份证和信息,去每个平台都骗,骗了 30 多万赌球,最后还不起钱,跳楼了。这件事,一下子所有的脏水都泼到校园分期的这块上来。

那么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我们认为未来消费金融存在四种趋势:

  1. 政府鼓励居民消费,用消费刺激 GDP 增长。
  2. 线上科技化。现在的人很急躁,我想用钱,一秒钟希望可以到账。线上的科技化非常重要,现在在比拼的就是谁的技术牛,谁就可以占据比较好的市场地位。
  3. 线上轻量化。减少人工干预,主打宣传。线下的人,只要让别人知道这个平台就可以了,平台学生产生怎样的接待、怎样的交易,完全用线上科技化的方式进行。
  4. 未来征信化。

各位有没有想过,18 到 22 岁人群的征信数据多重要?一个人的成长,18 岁到 22 岁,你的消费习惯,5年 之内不会产生很大的变化。一般我在大学用海飞丝,毕业之后我一般还是会购买海飞丝。你在大学吃统一还是康师傅?一般毕业之后还是吃这个方便面,消费习惯不会有太大的改变。

大家思考一下,未来的创业当中,18 岁到 22 岁的征信数据,这个市场是巨大的市场空间。未来学生毕业之后 3年 时间做任何的信贷,是否要参考过往的数据?谁有过往的数据?如果我们可以把过往的数据拿下会是怎样的状况?。消费金融,真正产生魔力的地方不是我们现在赚多少钱、多少息差,而是他在我这里形成的消费数据、生活癖好数据、爱好的数据,怎么可以形成未来的征信数据?这是未来消费金融的趋势。

颠覆传统电商模式,金融可能是那把最快的刀

说了那么多,归根结底金融的力量究竟有多大?未来在整个行业中,金融会扮演怎样的角色?李论给了我们一些想象空间。

“过往的 18 个月到 24 个月里,大量投资人投了海淘、投了新兴移动端电商和 B2B ,这样的公司未来都有可能被看不到的敌人所打败。这些公司可能都来自互联网金融行业。”

李论认为,很多时候用户对金融的需求才是最迫切的需求,正因如此阿里才会推出花呗,京东才会推出白条。金融反过来切向交易,可以最大程度提高交易效率。换个角度来看,其实金融本身就是交易,就像前文说的:金融在哪里,交易就会发生在哪里。

传统的 B2B、B2C 或者 C2C 当中,大量的交易规则是由平台界定,而未来会出现更新的交易方式界定方法,这有可能通过金融的方式产生。

现场,李论举了一个二手车交易的例子来说明自己的观点: “目前我个人认为,目前二手车的交易的 C2C 和 B2C 都依然无法改变传统交易模式。像上海以吴中路、中山西路为首的交易中心,都还有巨大的交易量。为什么?改变不了交易习惯。但是 C2C 交易有没有可能完成?我们内部讨论下来,C2C 的交易效率是可以提升的,但这个过程不是简单的 C2C,也不是像二手车平台所想的,我先把二手车做一些延保服务、做一些鉴定。我们在想,是否可以完全从金融切入进去,把二手车 C2C 交易改变掉?比如,今天把上海每个月所有交易的丰田凯美瑞 2.4、2.0 排量的车垄断下来,我们了解上海市场一个月交易的凯美瑞不超过 2000 台。这 2000 台我全部从 C 端吃下来,吃下来之后完全打包成标准的金融产品,再放到平台上进行二次销售。当大家买二手车的时候,就不用再考虑这个二手车的新旧程度。因为在二手车的领域,每一个车是独立的价格。而每个车都是独立价格的时候,将导致交易效率很低。如果我可以把它变成一个标准的金融产品,你一个月就给 800 到 1000 元,就可以去拿一台 3.5 万公里以内四星的凯美瑞车开,这时候可能会大幅度的提升二手车的交易量。”

“金融,我们认为是可以参与到交易规则的重新制定,包括完善交易价格。为什么很多时候交易撮合的难度很高?因为中间需要大量的中介完成信息部透明的撮合。但是有了金融杠杆,其实可以把价格敏感性降低,同时进一步完善定价体系,并提供独特和高品质的服务。因为你有金融、有订单、有交易发生,其它的周边服务就会迅速向你集聚。”

分享

「 更多经验分享 尽在微加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