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云接受了南华早报专访,他说没能力也没欲望去干涉媒体报道

返回列表虎嗅网2016-04-222175
谈入股《南华早报》:没有能力也没有欲望去干涉报道

问:现在《南华早报》已经加入了阿里巴巴的大家庭,您对南华早报的前景有何看法?对南早扮演的角色怎么看?

阿里巴巴加入了《南华早报》的未来,我们非常兴奋。 《南华早报》是一家了不起的媒体,也是香港最好的媒体之一;郭鹤年先生接手之后,更是成为了亚洲最顶尖的英文媒体之一;阿里巴巴希望透过我们的技术和资源,协助《南华早报》成为一家全球性的媒体。亚洲正在改变,中国也正在改变。所以《南华早报》会拥有大量的机会。与其他媒体相比,《南华早报》凭阿里巴巴在中国、在亚洲拥有的资源,可以令整个世界更好地了解亚洲、更好地了解中国。如果南华早报能够扮演东西方桥梁的角色,我相信这家媒体未来一定会成功。

问:阿里巴巴曾表示《南华早报》的报道应该为读者呈现出一个有别于西方媒体眼中的中国。您认为这将会是怎样的一种叙述方式?

首先,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对读者公平。读者有权利认识一个客观、真实的中国。我很幸运地去过不少地方,但我越多地接触世界各地的人,越多地听到他们对中国的看法,我越觉得其中的误解很大。其实很重要的原因是,他们没有从媒体上得到准确的信息。并不是每个人都有机会亲历中国,也不是每个中国人都有机会去欧洲或西方,所以我认为这其中有巨大的机会,也正是一家媒体可以承担责任之处——帮助人们以更全面的方式来互相了解,而不是用只由只言片语就轻率地得出一个结论。我非常高兴《南华早报》可以承担起这个责任,以更为广阔及更具深度的方式报道中国。所以我认为《南华早报》要做的应该是“对我们的读者公平”。我们应该让读者从更多的角度来认识中国。

问:有一些评论猜测,阿里巴巴发布收购南华早报公告的含义,似乎是指未来《南华早报》有关中国的报道会变得更正面,甚至会在一些棘手的议题上帮中国粉饰。您对这些猜测有何回应?

我没有做过记者。但是我相信,如果还没报道,就先给一个媒体定个规则,要正面去报道,还是负面去报道,这个报道本身肯定就是片面的。我认为不是“正面或负面”,而是“全面”,非“片面”。我总结为“客观、理性、全面”。如果人们真的希望更好地认识中国,我们必须确保媒体的报道是东西方读者都容易理解的。正如我说过,我们应该为读者提供一个公平的机会,而不只是为中国或为我们提供一个公平的机会。

问:中国的故事错综复杂,有时甚至自相矛盾。媒体如何才能从具吸引力的客观角度,让西方读者可以去明白在中国发生的这些事情?

我觉得媒体最重要的是客观、公平和全面,不应该掺入偏见或成见。有时人们单纯以西方角度或东方角度看待问题,流于片面。《南华早报》可以做的,就是交代清楚事件的来由和文化背景。西方文化崇尚科学,讲究要么黑、要么白;东方是讲究黑和白之间混沌的发展,太极中间的变化。 《南华早报》可以让读者更好的理解东方思维。东西方未必互相认同,但至少可以理解对方的出发点。

问:阿里巴巴集团执行副主席蔡崇信之前提过,编辑方向会交给南早的编辑负责。您身为集团负责人,会不会参与其中?您会给编辑委员会什么样的建议?

我不是媒体人员,也没觉得自己有能力或者有欲望去干涉这样的工作。我不会参与到编辑决策,因为媒体有自己的专业规则和标准。我可能会为商业运作和报纸未来的经营模式给予意见,也可能以读者的身份参与,就如何提升读者的体验提供意见。我跟蔡崇信也讲,我说“你到《南华早报》,你要代表的是广大的读者,你不需要代表股东,你只代表读者。”为此阿里愿意不断投入,我们要加强编辑团队、加强记者团队,让这个媒体的实力增强。南早对于阿里巴巴最大的回报,是变成一个受人尊重的媒体。

谈中国经济放缓:放慢才能船调头

问:身为中国重要企业家,您怎么看中国经济放缓的情况?供给侧改革和宽松的货币政策究竟是正确的应对方法,还是会招致风险,进一步影响经济?

中国高速发展了三十多年,它的经济规模那么大,不可能无止境地按照这个速度增长。再按照这样的速度去发展,对中国也没有好处,不但不可持续,还会破坏环境。要是中国现在的经济还是继续以双位数增长,我们要担心的恐怕会更多。

中国当前有许多迫在眉睫的问题,例如环境恶化、贫富悬殊加剧等。如果不改变增长模式,就会出现问题。经济放慢才能船调头,船小容易调头,今天中国这艘船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大船要掉头,一定要慢,快了肯定不行。

我觉得,未来三五年中国经济会面临挑战。经过三十多年的增长,花几年时间调整方向也是合理的。中国经济现在的增长速度是7%,有人认为实际速度可能只有5%左右。但就算这样,现在全世界并没有一个规模相当的经济体以这样的速度发展。

我们没有必要恐慌。衡量经济的一个重要指标是就业率。如果可以保持就业稳定,经济就不会有问题。今天中国经济一方面是传统的经济开始在下滑,但是服务、消费、高科技经济在增加,这给年轻人带来巨大的机会。物流及快递行业也为低技术工人创造了大量职位。

我觉得未来十五年到二十年,中国还是会充满机会。这个国家有13亿人口,当中七到八亿人已经脱贫,二到三亿人属于中产阶级。如果好好发展互联网科技,中国就能够推动消费、服务及科技信息产业高速发展。我认为在这个时候,中国能够诞生出了不起的企业。至于货币宽松政策,还有供给侧改革,是否能够改变中国经济,这毫无疑问是两个很重要的积极要素,但是真正最重要的要素,我认为是企业家精神。只要中国的企业家精神被发扬光大,中国未来就会成功。


问:在中国过去三十年的发展历程中,从早期需要外来的资金,需要外来的技术,到现在中国开始输出技术、输出资金。既有很多希望到中国做生意的投资者,也有很多中国投资者希望走出去。您会给他们一些什么样的建议? 

中国经济放缓以后,这在为中国供应煤、石油、钢铁等原材料和资源的国家中引起了恐慌。这种恐慌被放大,而恐慌本身大过了中国经济所面对的问题。有些西方投资者慌了手脚,于是撤出中国。对此我们无可奈何。但其实资本外流造就了机会。要在中国做生意,必须把目光放远一点。长远来看,中国的机会其实还很多,中国农村还有那么多的机会,中国改革走向服务业,走向高科技,走向消费的机会太多。如果今天还是搞钢铁、石油这类传统行业,就要选择性的发展。

很多人问,美国互联网公司进中国,怎么没有多少间成功?其实美国只来了少数互联网公司,中国在过去的二十年,几十万家互联网公司创业,活下来的就这么几家,真正大型的就是百度、阿里巴巴和腾讯,好的互联网公司只有二三十家。做一个创新工作,去任何地方,都很难。人家美国人说我们互联网公司到中国都没有成功的,你跟我讲一个中国公司在美国成功了?你跟我讲一个欧洲公司在美国很成功了?跨境做生意,跨文化做生意本来就很难。如果你希望在两三年以内做成功就不容易。我的看法,去任何地方做生意,要长远,尤其在中国,你要了解文化、你要学会欣赏文化,这是我觉得未来全球化的关键之举。

问:阿里巴巴已经成功展开全球化发展。您认为未来中国哪些企业或哪些行业可以真正走出国门?为什么?

阿里巴巴还没有完全成为一家全球化的企业,现在只是在全球有些名气,但不能称之为全球化已经成功。应该说阿里今天在全球化里面的一些思考,有一些动作、有一些尝试而已,到目前为止,这些尝试还是比较健康的。今后阿里巴巴想建立的一个平台,就是可以帮助任何一个企业、任何一个个人进行全球贸易。阿里巴巴的目标并不是全球化,而是把世界贸易联结起来。

任何一个行业、任何一家企业都可以全球化,但是绝对不是说在国外有一个工厂、有投资,就全球化了。全球化是你的企业有没有全球的思维、全球的视野,去服务当地,创造当地的价值,做出当地独一无二的服务,这叫全球化。

谈中国文化:软实力是需要慢慢去培养的

问: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取得了非凡的成就。但是在软实力上面,似乎没有跟上经济进步的步伐,您会觉得担心吗?

首先我觉得中国经济在前面几十年,得到了非常令人震撼的发展,全世界很少再能找到一个国家,在这么短时期内解决了这么多人的贫困问题。不过,建设硬件和基础设施,比培养软实力容易──软实力是需要慢慢去培养的,今天中国的硬件能力大于软实力。中国有八百年的时间是GDP世界第一的文明大国,但后来中国闭关锁关,我们就落后了。过去三四十年,中国又再开放,努力改变体制、融入世界。中国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的进步其实还是非常了不起的。

今天,中国人在不断学习西方的东西,中国不断在了解美国做了什么,而美国好像并没有那么想了解中国。中国在不断向西方学习优秀的东西,这一点我很高兴。你今天在街上找一百个中国年轻人,至少八十个人可以说点英文,但是你今天到美国去,街上找一百个人,你觉得能不能找得出二十个人能够讲些中文?一个文明要复苏、要重拾活力,是需要时间的。建一间房子很容易,可能一年两年就建好,但是你把房子变得像一个家,可能需要二三十年。对于中国未来软实力的提升,我还是有信心的,但是需要给中国一点时间。

问:您说过您没有强烈的宗教信仰,但对宗教本身极有兴趣。佛教、道教和儒家学说一样,都是中国文化的基因,但在现代化的冲击之下,这些信仰都面对巨大挑战。您认为这些宗教和学说对今天的中国人还有意义吗?

西方偏向于知识文化,重视求知和获取。知识让人变得越来越聪明,让你获取东西的欲望和能力越来越强。东方文化我称之为人类的智慧文化,重点在于放下身外物。智慧文化让你知道自己不要什么、放弃什么。

出现了谷歌计算机围棋程序阿尔法Go(注:即在人机大战中战胜棋王的人工智能)和人工智能之后,很多的人担忧,机器已经打败了人类。但Go的有趣之处,在于看对手怎样出错、怎样惹他生气,胜负倒是次要。阿尔法不懂得“趣味"这个概念,所以也就无法体会到游戏的乐趣。所以我觉得世界应该走向乐趣世界。所以阿里巴巴提出两个未来的战略,2H战略,Happiness(快乐)和Health(健康)。要是科技发展以后,让人越来越不健康、让人越来越不快乐,那就没有意义了。

谈香港问题:并非源于内地或西方,而是源于内部

问:您对香港当前的困局有什么看法?

香港的问题并非源于内地或西方国家,而是源于内部。香港愈来愈欠缺包容,也失去了拼搏精神,大企业也不再那么愿意冒险了。我跟香港一些年轻人聊过,他们都说觉得很迷茫。年轻人的机遇确实比以前少,但是不是真的一点机会都没有?绝对不是。

香港有一些独有的优点:它的地理位置优越,而且在一国两制下,既可以享受到中国发展带来的好处,也可以吸收西方精萃。香港的教育制度优良,本地大学毕业生素质可以媲美其他任何城市的尖子。这里的服务业也是一流的。香港人认为需要保持香港的独特性,我觉得香港的独特之处在于多元化,以及对不同文化的包容。年轻人应该明白,香港是开放的城市,所以有时候也会输入不良的元素。中国并不希望香港走向衰落,我对香港的未来充满信心。
分享

「 更多经验分享 尽在微加公众号 」